 |
█ 伊朗核發展三個重要階段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核計劃發展初期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伊朗核計劃處于暫時停滯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伊朗核計劃重新全面啟動時期。1992年,伊朗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標志著伊朗核計劃進入新的階段。據西方情報部門的資料顯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在核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詳細]
與此同時,伊朗還大力發展自己的導彈系統。1998年伊朗成功地進行了“謝哈布-3型”彈道導彈的試驗性發射,射程1300公里,可達以色列,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制和生產能力,加強了伊朗在海灣乃至中東地區的戰略威懾力。伊朗還在研制射程2000公里的“謝哈布-4型”彈道導彈和“謝哈布-5型”洲際導彈。 |
|
|
█ 美國強硬遏制伊朗核進展,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對伊核監督
伊朗軍事力量的發展、尤其是核問題引起了美國的嚴重不安。美國一直認為“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其對阿以和平進程的反對,對地區和國際恐怖主義的支持及其尋求制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僅成為鄰國的威脅,而且成為整個地區和世界的威脅。"伊拉克戰爭結束后,美加強了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施壓力度。美國負責武器控制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甚至威脅,美國保留使用軍事手段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權利。美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了對伊的核監督。[詳細]
|
█ 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3年8月26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德黑蘭南部的納坦茲檢測到了武器級濃縮鈾的痕跡。在美國的推動下,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維也納通過了由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日本提出、美國全力支持的關于解決當前伊朗核問題的一項決議。決議要求伊朗"全面、無條件地"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在10月底之前,就伊進口的所有與濃縮鈾有關的原料及生產設施等呈報一份"完整的報告"。12月18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薩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至此,伊朗政府終于履行其在年底前簽約的承諾。 |
█ 伊朗中止核活動,與歐盟展開談判
2004年7月,美英多國敦促伊朗放棄發展核計劃,遭到伊朗拒絕。10月,伊朗同意暫時停止一些核活動,但不會放棄提煉濃縮鈾的權利。12月13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兼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哈!敼釋⑴c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法國外交部長巴尼耶、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等舉行會晤,就伊朗永久停止核活動的具體條件進行討論。 |
█ 伊朗重啟鈾濃縮活動 恢復核燃料研究
2005年8月8日,伊朗原子能機構副主席穆罕默德·賽義迪8日宣布,伊朗已于當天恢復了伊斯法罕核設施內的鈾轉化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8月11日一致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停止本星期重新啟動的核活動。伊朗政府予以拒絕,稱決議是不可接受的。伊朗官員宣布,在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同意后,位于伊朗納坦茲核設施上的封條已被揭開,核燃料研究工作也得以恢復。美歐在伊朗宣布該消息后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
█ 伊朗建成首座核燃料工廠,首度生產純度達20%的濃縮鈾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2009年4月11日說,伊朗建成首座核燃料工廠,標志伊朗掌握核燃料生產技術。位于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附近的核燃料工廠9日建成,這座工廠每年將生產40噸核燃料,其中10噸供應位于阿克拉市的重水工廠,30噸供給擬投入使用的布什爾核電站。
2月中旬,伊朗總統內賈德宣布,伊朗已經是"核國家",有能力生產純度超過20%甚至80%的濃縮鈾。4月,伊朗一名高級官員表示,伊朗已經開始籌建一座新的鈾濃縮工廠,這是其大規模擴張的核項目的一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