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法式民主制度將如何完善
雖然大革命發生在1789年,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才成立,總統全民直選始于1965年,所以相對美英等國,法式民主制度更為“新鮮”,自然也充分借鑒其他傳統模式并取長補短。再加上法國人對“革命”和“不滿”的鐘愛,法國民主制度的變遷相對劇烈,比如,兩輪選舉和多黨制,候選人話語權平等,選舉經費上限等措施都是民主觀察的好看點。 |
|
█ 3.法國能恢復過去的國際地位嗎
法國對世界格局影響力的衰弱是必然趨勢,即使它在“阿拉伯之春”中起了重要作用,也無法挽回頹勢。在歐盟內部,德國也憑借巨大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使得法-德軸心偏向德國。除了在非洲這一法國傳統外交領地外,大部分候選人更傾向于借助歐洲和北約在全球投射力量,只是具體策略有差別。 |
|
█ 4.法國福利模式還能走多遠
從每周35小時工作制到幾乎完美的社會保障,法國可算福利國家典范,這是中國讀者向往的。但是,法國因此有“國家奶媽”的昵稱,被右派精英視為法國衰敗的元兇。鑒于法國人非常自豪于“法國模式”,所以各候選人都不敢觸動這個詞,只是從內涵中尋求變化。只有梅朗松等更左的候選人,還堅持鞏固原汁原味的法國模式,第一輪選舉結果,實際上會是選民對傳統法國模式的“判決”。 |
|
█ 5.法國會退出歐元區嗎
從政治角度考慮,歐元一旦崩潰,哪怕只是希臘退出歐元區,都將導致法德現政府敗選,所以在明年德國大選結束之前,歐元不會終結。但歐元因缺乏歐洲統一的財政部而先天不足,從經濟角度看,崩潰幾乎是必然的,存在下去唯一理由是政治家的信念。在主要候選人里,只有國民陣線的瑪琳·勒龐要求退出歐元區,理由是“要在歐元崩潰前退出”,其他人都堅持拯救歐元,只是方案不同。薩科齊側重財務緊縮和外來經援,奧朗德強調歐洲央行的作用,不過他們都贊同成立歐洲統一的財政部。 |
|
█ 6.法國經濟短期還能復蘇嗎
對法國衰敗原因的認識,執政黨歸罪于勞動成本過高,其他人則認為是全球化不公平競爭導致的。關于采取何種經濟刺激政策,執政黨要求廢除每周35小時工作制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左派則傾向于通過“均富”共度難關,“民主運動”提倡購買法國貨,極右派要求更嚴格的貿易保護。 |
|
█ 7.法國將實施怎樣的移民政策
每逢大選,移民問題會成為一個焦點話題,薩科齊建議縮減到每年10萬人,并堅持選擇性移民,以上兩者拒絕任何非法移民“轉正”。奧朗德在總數縮減的原則下,提出口號式的“智慧移民”,按個案分別處理非法移民,其他左派候選人則傾向于在一定條件下將移民全部合法化?偟膩砜,移民法國(尤其是工作移民)將越來越困難,因為考慮到家庭團聚這樣的人權因素,移民數量無法大幅度削減,因此法國將只好在工作簽證上做文章。 |
|
█ 8.法國會徹底取消核電嗎
因為日本核電災難,該議題成了本次大選熱點。核電占法國能源供應的75%,同時也是法國領先于世界的高技術工業,所以各候選人觀點迥異。綠黨堅決要求法國在2031年前取消核電,奧朗德建議到2025年,核電比重從75%下降到50%,薩科齊則堅持保護法國領先的核工業。 |
|
█ 9.法蘭西第六共和國會被創建嗎
傳統保守主義面具掩藏下的法國,一直涌動著“革命”激情,從大革命到1968年5月風暴,法國左派始終力圖戰斗在人類社會公正平等的最前線。本次大選中,綠黨和左翼陣線公開提出要建立新的法蘭西第六共和國,來實現真正的人民當家做主,推動法國民主“進化”,而在社會黨內部,對第六共和國的理論構建也從未停止過。即使是右派的前總統德斯坦也說:“如果大革命依然在法國政壇有重要影響,那就說明革命的目標還沒有實現!彼,即使短期內第六共和國未必建立,相信它最終也會出現。 |
|
█ 10.中法關系將如何變化
從國家利益出發,外交政策一般都具有延續性,不會隨政黨變遷而突變。但中法兩國政治制度不同,執政當局價值觀有差異,如果沒有相互妥協和溝通的意愿和技巧,發生重大沖突是很難避免的。如果與中國有5年合作經驗的總統薩科齊連任,中法關系基本能穩定發展。但如果由堅持人權且對中國不甚了解的社會黨執政,兩國執政黨之間還需要新的磨合期。 |